“五一”將至,連休5天的假期,讓很多市民充滿了期待。但越是較長時間的假期,越是對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驗。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嚴重,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fā)的特點,地區(qū)之間交叉?zhèn)鞑ッ黠@,一些地區(qū)感染基數處于高位,社區(qū)傳播風險仍然較高,再加上“五一”假期人員流動加大,旅游、聚會等活動明顯增多,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
深圳疫情防控成果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不斷鞏固。我們要對假期期間的疫情防控風險保持高度警醒,以“大考”心態(tài)從嚴從細從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斷找隱患、查風險、堵漏洞,切實做好應對預案和應急處置準備,在人員密集流動交互中確保疫情防控忙而不亂、忙而有序、萬無一失。
假期是美好和快樂的,但美好中有風險,快樂中有隱憂。我們要在“過一個美好假期”和“做好疫情防控”之間作出審慎平衡,既滿足市民對美好假期的向往,又要保護好市民的健康安全和城市的疫情防控成果。
深圳特區(qū)報 深圳新聞網 2022-04-26今天(4月25日 ),距離深圳“惠企30條”出臺正好一個月。3月25日,《深圳市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若干措施》印發(fā)施行,政府將拿出超過750億元的真金白銀,為市場主體減負。當前,已有300多條政策相繼出臺落地,深圳市發(fā)展改革委相關信息顯示,通過“線上+線下”的政策宣講方式,目前觸達人次已超千萬,據初步統(tǒng)計,已為市場主體減負超150億元。
惠企紓困,深圳用政策澆灌、以落實呵護、憑精準暖心。深圳“惠企30條”出臺一個月以來,猶如及時雨,滋養(yǎng)著各類市場主體。餐飲企業(yè)燃眉之急逐步解決、各大商圈的消費信心重新提振、補貼申領發(fā)放快速、企業(yè)申請留抵退稅全部退稅到賬......除此之外,深圳在“深i企”平臺快速開發(fā)上線“紓困解難專區(qū)”,讓企業(yè)“找得到”“看得懂”“在線辦”。一個個細節(jié),直達痛點、難點,讓中小微企業(yè)負擔減輕,融資貸款便利,給了企業(yè)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期間,企業(yè)奮力自救,政府出手紓困,我們看到這座城市的堅韌與奮發(fā)決心,也看到政企攜手前行的生動實踐。
深圳新聞網 2022-04-25作為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的深圳,獲得過很多“第一”:國內第一座建造大面積書城的城市、第一座推廣“全民閱讀”開展“讀書月”的城市、第一座提出“文化立市”建設“圖書館之城”的城市、第一座成立閱讀聯合組織的城市……目前,深圳已連續(xù)6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這與城市濃郁的書香氛圍分不開。深圳每年的讀書月也為我們觀察這座愛閱之城提供了最佳的視角。
近年來疫情的反復,也讓大家養(yǎng)成了新的閱讀方式——經典閱讀、研究型閱讀、探究式閱讀和討論式閱讀。讀書,雖然不并總是伴隨心理愉悅和滿載而歸的收獲感,但是只要一打開書本,就置身于川流不息的人文歷史中,恰恰是這一種體驗,彌補了碎片化閱讀帶來的缺失感和焦慮感。兩年多來的與病毒博弈,讀書成了更多深圳人的閑暇時第一選擇,居家辦公時,有人透過閱讀,把春天的一角捧在手心;也是因為閱讀,有人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開始了冷思考,擁有了向內看的溫暖和在疫情錘煉下的積極樂觀。每一個愛讀書的深圳人,都在往外釋放一種明亮張揚的精神底色,但又不失厚重。
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就要來了,它可以引出很多你和書本、閱讀的故事。相比起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這個日子更像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提醒你要認識自己,穿透種種疑惑去認識當下,搭起與生活對話的路徑,找到心靈真正的歸處。
深圳新聞網 2022-04-22為致敬醫(yī)護工作者,日前,深圳市旅游協(xié)會、深圳市旅游景區(qū)協(xié)會聯合宣布,到6月30日前,深圳醫(yī)護工作者到市內超20個景點游玩將享受免費或半價優(yōu)惠。雖說只是一張門票,不過,禮輕情意重,何況,旅游行業(yè)本身也受疫情影響較大,通過行業(yè)協(xié)會自發(fā)送出優(yōu)惠,小小的禮遇,其實蘊含著大大的溫情。
我們終將戰(zhàn)勝疫情,對醫(yī)護工作者的謝意,更要以實際行動,體現在今后長久的生活之中?,F在,深圳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生產生活秩序儼然如常,春意盎然,萬物生長,也正是踏青賞春的好時節(jié)。在這個時間點給予醫(yī)護一份旅游禮遇,讓他們在緊張工作了這么久后好好休息,就體現了深圳這座城市一貫的貼心溫度。當然,相信醫(yī)護工作者也會成為各大景區(qū)的最佳“代言人”,吸引更多市民旅游消費。
除此之外,深圳的深情告白也將持續(xù)。深圳市兩會剛剛閉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感謝醫(yī)務人員付出,并將健全醫(yī)護人員發(fā)展體系寫入中心工作要點。這意味著,深圳的醫(yī)護人員將得到更優(yōu)厚待遇、更健全保障、更全面終身教育資源等等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好處,多重保障激勵下,醫(yī)護工作者也將助力深圳實現病有良醫(yī)的民生目標,這將使我們每個人都從中受益。當然,作為普通市民,我們也可以在生活點滴中體現對醫(yī)護的感謝,對他們多一點理解,對醫(yī)學多一份尊重,對健康多一份關注,就是給醫(yī)護人員最好的禮物。
深圳新聞網 2022-04-21抗疫民生溫度的關鍵所在,就是主動回應社會和群眾關切,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難。近日,在率先試點基礎上,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全市公交企業(yè)和深圳通公司,對公交支付系統(tǒng)進行升級改造,對接市健康碼自動掃碼系統(tǒng),在全國率先推出公共交通防疫出行“一碼通行”模式。
“一碼通行”模式下,乘客不再需要在不同碼之間切換,避免了額外的網絡延誤,解決了司機核驗任務重、公交排隊長、上車等待時間久等問題。市民“無感”出行,公交司機“減負”,這一次的舉措,是市交通部門與市政數部門針對‘穩(wěn)防控’‘便民生’,開展的一次有效協(xié)作和科技創(chuàng)新。
梳理下來可以發(fā)現,此次“一碼通行”還有不少亮點,如1秒內同步完成刷碼支付與健康信息驗證,智慧化設計可以與政策信息快速同步,免去了系統(tǒng)信息滯后的麻煩。同時,升級后的驗證掃碼系統(tǒng),在前端設備對涉及個人健康碼信息不作保存,做到即用即棄,在科技抗疫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疫情數據和市民個人信息安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下一步,該模式還將進一步推廣到地鐵等其他應用場景,實現“多碼合一”“一碼搞掂”。對于年長者來說,60歲及以上長者在刷身份證處直接實現“一碼通行”;60歲以下乘客先刷身份證驗證健康碼,健康碼和核酸證明均正常后,支付車費乘車。
深圳新聞網 2022-04-20疫情仍然沒有遠去,因此返校復課的決策經過了綜合研判、反復論證和專家嚴格評估。從目前的疫情發(fā)展態(tài)勢看,兒童和青少年屬于新冠肺炎易感人群。校園人員聚集,學生健康更關乎千家萬戶,嚴防校門這一關,拒病毒于校園之外,很有必要。
校園防疫,學校要承擔第一責任,需要做好日常消殺、人員管理、學生健康監(jiān)測等諸多工作,但要不留死角密織校園防疫的防護網,還仰賴多方合力。比如對于家長而言,盡量減少全家不必要外出,督促孩子按要求做好核酸檢測,疫苗應接盡接,都是對自己孩子負責,也是對其他同學負責的表現。
其他職能部門,也要跟教育部門打好配合,建立起聯防聯控的常態(tài)機制。例如,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要做好學生飲食安全穩(wěn)定供應的保障和監(jiān)測工作,衛(wèi)生防疫部門、應急管理部門也要針對校園環(huán)境,做好防疫要求下的防火、減災預案和演練,按需調整學生核酸檢測的綠色通道。
當然,除了做好防疫物資等硬件上的硬保障,對師生學習生活的軟性關懷也必不可少。說實話,孩子們很不容易,原本應該享受自由自在奔跑的青春歲月,卻硬生生被病毒耽誤了,怎樣做好心理疏導,盡可能消除疫情對學生成長的不利影響,是擺在教育工作者臺面上亟待解決的課題。當然,長期在家學習的節(jié)奏和上學的節(jié)奏必然也有些落差,特別是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學生,還要面臨課程銜接的問題,更需要老師、家長一起關注,才能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
深圳新聞網 2022-04-19當前,疫情仍在高位運行,波及范圍進一步擴大,防控正處于關鍵緊要時期。面對疫情,及時接種疫苗是保護自己的有效方式,也是筑牢群防群控防線的必然要求。
對個人而言,全程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住院、重癥、死亡風險,對常伴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來說,感染新冠病毒后發(fā)生重癥的風險較高,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癥和死亡風險。老年人即使在家中不出門,或者居住在偏遠地區(qū),依然有可能感染病毒。因此,老年人也要盡快做到“應接盡接”,既保護本人也保護他人。
不僅老人,兒童同樣需要接種疫苗。學校、幼兒園人口密集,易造成傳染病局部傳播流行,開展3-11歲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是構筑全人群免疫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重要措施。低齡人群“應接盡接”,有利于進一步筑牢免疫屏障,提升疫情防控水平。
深圳新聞網 2022-04-18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的特點,本輪疫情中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特別快、隱匿性極其強、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病例占比非常高,對高齡患者、合并嚴重基礎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潛在嚴重威脅,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同疫情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面對疫情反復沖擊,有的人心生“松口氣、歇歇腳、等等看”的想法,容易對常態(tài)化防控和應急處置在思想上放松要求、在行動上放寬尺度,我們要高度重視和警惕。
目前,深圳在全市社區(qū)小區(qū)和城中村卡口推廣使用“場所碼”以及“電子哨兵”等設備,市民在進入市場、藥店、餐飲住宿、文化娛樂等各類公共場所時,也需要掃碼才能進入。從宏觀來看,“場所碼”以及“電子哨兵”的使用,構建了統(tǒng)一高效的信息系統(tǒng),為人員流動復雜場所提供了精準防控的技術支撐,解決了不少城中村手動輸入信息的麻煩與滯后;而具體到個人,我們的每次自覺行為都是在為他人做示范,為大數據分析提供支撐,為城市流調溯源匯聚力量,為精準防控作出貢獻。我們的掃碼打卡的一小步,城市疫情防控就進了一大步。
深圳新聞網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