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31日訊(記者 程熙 實習生 楊逸坤)近期,降雨量頻繁、氣候濕熱,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基孔肯雅熱悄然來襲,引起全國關注?;卓涎艧峋烤故鞘裁矗课覀冊撛趺粗委?、預防?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深圳市坪山區(qū)人民醫(y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周志衡博士,為網友進行全面解答。
基孔肯雅熱是什么?主要傳播途徑有哪些?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最早在坦桑尼亞證實流行。2008年,中國首次發(fā)現基孔肯雅熱輸入性病例。
伊蚊(如埃及伊蚊、白紋伊蚊)是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媒介。伊蚊在被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后叮咬人類,導致病毒進入人體從而傳播疾病。周博士表示:“目前幾乎沒有人與人直接傳播的案例,這有利于患者隔離工作?!?/p>
關于易感染人群劃分,周博士表示道:“目前研究表明,人類對于該病毒普遍易感。不過,年齡范圍極端的患者(如在分娩期間因母親受感染或在出生后幾周內被受感染蚊子叮咬的新生兒和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患重癥的風險更高,因此這類人群也是預防病毒的重點保護對象?!?/p>
基孔肯雅熱發(fā)病時的主要癥狀有哪些?一般都是如何治療?
基孔肯雅熱患者主要會出現三種癥狀:
(1)發(fā)熱: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戰(zhàn)、發(fā)熱,體溫可達39℃。一般患者會在1-7天后退燒,但一部分患者可能會在約3天后再次發(fā)熱。
(2)皮疹:大部分患者的軀干、四肢的伸展側、手掌和足底等部位會在發(fā)病后出現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癢感,數日后便可消退。
(3)關節(jié)疼痛:患者的多個關節(jié)和脊椎會出現疼痛、關節(jié)腫脹,可伴有全身性肌痛,主要累及小關節(jié),如手、腕、踝和趾關節(jié)等。
對于基孔肯雅熱的治療方法,周博士介紹道:“目前尚沒有疫苗和特效藥能針對該病癥治療。在患者發(fā)病時,我們首先會使用蚊帳等工具,對患者采取防蚊隔離措施,并進行對癥治療,比如對高熱病人采用物理降溫,對關節(jié)疼痛病人進行藥物止痛等治療方案。”
日常該怎么預防基孔肯雅熱?
“預防基孔肯雅熱的關鍵方法,就是控制傳染源。”周博士說道。防蚊防蟲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家中盡量裝有蚊帳和紗窗、紗門等防蚊設施,積極清理家中的積水(伊蚊幼蟲孳生地),在其他靈長類動物(如猴子、猩猩等)經常出沒的地帶也要做好防護。
另外,周博士提醒,當發(fā)現疑似和確診病例時,不要隱瞞,應當及時前往醫(yī)院進行隔離、就診,防止疫情擴散。
周博士表示,基孔肯雅熱疫情并不是無法戰(zhàn)勝的洪水猛獸,只要大家在染病時及時就醫(yī),日常積極預防,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殲滅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