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黑人巨大精品一区二区,午夜福利院中文字幕

<acronym id="csayq"></acronym>
  • <strike id="csayq"></strike>
    <strike id="csayq"><bdo id="csayq"></bdo></strike>
  • <s id="csayq"><nobr id="csayq"><kbd id="csayq"></kbd></nobr></s>
    <output id="csayq"></output>
    1. 我的留學生活平淡而孤單地開始了
      2018-03-02 09:23
      來源: 南方教育時報

      我的留學生活平淡而孤單地開始了

      人工智能朗讀:

      1個月前,我一個人,從廣州飛往新加坡,再轉機前往墨爾本。一路上也沒有太大的感觸,畢竟在澳洲待了一年半了,也去過墨爾本,腦中大概已經(jīng)有了一幅未來學習生活的畫面,因此也少了一些期待。

      我本科留學的是昆士蘭大學,這次不同的是我念Master(研究生)了。飛機降落在墨爾本機場,在這座城市里,我沒有一個親人,沒有一個朋友。之前在布里斯班的時候,我還笑笑說,這么多同學一起過來,都沒有留學的感覺了。等真的有機會嘗試所謂“留學的感覺”了,我又希望有一大堆朋友陪著我。人就是這樣矛盾……

      在國外念書,沒有一個班的概念,即使念同一個專業(yè),也可能選不同的課,即使選了一樣的課,也可能安排了不同的時間,因此大家都有一張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課程表。同一門課、同一個時間段的同學們,一周只見一次面,課前匆匆趕來,課后又匆匆離去。因此,盡管我已經(jīng)來墨爾本一個月了,還是只有同學,沒有朋友。

      課表空空的,每周二早上一節(jié),晚上一節(jié);每周三早上一節(jié),晚上一節(jié),僅此而已。每周二早上7點半,我睡眼惺忪地爬起來,搭8點左右的地鐵前往墨爾本的CBD。由于是上班高峰期,地鐵上永遠是那么多人,有時連站的位置都沒有。到了中心車站,大家一窩蜂地下車,扶梯的速度真快,比起布里斯班,墨爾本的生活節(jié)奏太快了,容不得片刻歇息……

      幾經(jīng)周折,終于到了墨爾本大學,剛坐下,老師就開始講課了。由于本科的成績比較給力,Master第一個學期就免掉了3門基礎課,直接上金融專業(yè)課,我選了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資管理)、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公司財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國際金融管理)和Managing For Value Creation(管理價值創(chuàng)造),在三門金融課的對比之下,那門唯一的管理課顯得特別有趣,每次上課像是聽故事一樣,而且簡單易懂,選管理課的外國學生也比較多。

      任課老師都是大牛,有劍橋大學的PhD,也有剛從斯坦福大學調過來的老師,講課天馬行空,板書隨心所欲。剛開始不覺得怎么,直到通知說下周要測驗了,才知道悲劇了,開始自學,要命的是老師的課件都是基于美國的教材編的,跟我們用的澳洲教材有很大不同,好在我有萬能的淘寶,花了10塊錢買了個電子版看,才勉強跟上進度。

      每次下課都是晚上9點15分,我又聽著歌,坐著電車到中心車站,轉地鐵回家。幸運的是地鐵站門口就是Coles,我還能順路捎一點水果或蔬菜。

      算了算,早上從出門到教室,50分鐘;晚上從教室到家,剛好1個小時,早出晚歸,忙忙碌碌,確實每次到家門口的時候,都有在另外一個城市的感覺。我住在Murrumbeena,這里更像城鄉(xiāng)結合部或者說是小鎮(zhèn),Murrumbeena的主干道就在火車站旁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超市、肉店、蔬果店、理發(fā)店、郵局、銀行,其實挺方便的。

      我住的是House,有個大院子,整天有好多狗跑來跑去,因為屋主自己有2只狗,平時還會有很多人把狗寄養(yǎng)在家里,最多的時候我一回家就會看見一排6只趴在窗戶邊上看我。我的房間很大很安靜,平時學習不會受影響,沒事的時候我都窩在房間里,宅得很。

      記得來墨爾本的第一天,午飯都沒吃就往墨大趕,傍晚回家買了麥當勞,從超市提著一大堆東西出來,突然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像一個小孩迷失在大城市里……轉眼來這里一個月了,一切都慢慢好了起來,但我依舊是一個人,一個人上學,一個人放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街……我不會因為沒人陪而感覺孤單,只會因為沒事做而感覺乏味。

      我的墨爾本生活就這樣平淡地開始了,希望能有一個不平淡的過程,和不平淡的結尾。

      作者系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留學生

      [編輯:陳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