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黃錦添分粥。
▲“愛心粥”的常客。
人常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可在寶安的新安街道卻能吃到免費的早餐。早上,天剛擦亮,人們就絡(luò)繹不絕地走進位于建安一路風尚時代小區(qū)樓下的“李三好火鍋”店,等待他們的是熱騰騰的綠豆粥、饅頭和小菜組成的免費早餐,看著吃完飯開心離開的人們,老板黃錦添欣慰地笑了。
自2017年7月1日開業(yè)以來,面向環(huán)衛(wèi)工人、60歲以上老人和困難人士,“李三好火鍋”每天派發(fā)100份免費早餐。一份免費早餐包括兩個饅頭、一碟配菜(蘿卜干、拍黃瓜)、任吃的南瓜粥。提供一天的免費早餐就需要500元的成本,一個月的成本大概是1萬5千元左右。近一年的時間里,除了春節(jié)7天火鍋店沒營業(yè),火鍋店老板黃創(chuàng)就和黃錦添堅持每天提供100份免費早餐給有需要的人。
三人好不如百人好 掙錢樂助人更樂
天還沒亮,“李三好火鍋”店里,老板黃錦添已經(jīng)帶著店里的員工開始煮粥、涼拌小菜、蒸饅頭。6點一到,一碗碗熱騰騰的綠豆粥被盛好,靜待清晨的人們前來。轉(zhuǎn)眼間,偌大的店堂里,坐滿了前來吃粥的人,有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有身穿工作服的清潔工,也有遠道路過的行人。大家吃完就紛紛離開,不到7點,店里的人們就已走得干干凈凈。
黃錦添、黃創(chuàng)就是“李三好火鍋”店的主要創(chuàng)辦人,他們均是新安上合原居民,上世紀80年代初移居香港。如今,回鄉(xiāng)照顧家中老人,并在家鄉(xiāng)開啟創(chuàng)業(yè)歷程。
“當初我們還有一位合作者,他姓李,就為店取名李三好,做生意不喜歡用‘黃’來做店名,哈哈哈!”李三好店名來的就是這么簡單,黃錦添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人。對于每天派發(fā)100碗免費“愛心粥”的做法,黃錦添、黃創(chuàng)就用最樸實、最簡單的語言回答,“看到早上那么多清潔工和一些老人家就想為他們做點什么,我們開飯館的也只能做這些了?!弊匀ツ?月份開張后,“李三好火鍋”店就趁著業(yè)余時間煮“愛心粥”派送,免費行動一直在進行中,除了春節(jié)放假7天外,無一天例外,風雨無阻。
看似兩個饅頭、一碟配菜(蘿卜干、拍黃瓜)、任吃的南瓜、綠豆粥沒幾個錢,但每天100份下來,一個月的成本大概需要1.5萬元左右?!耙荒晗聛?,僅免費早餐大約開支要十幾萬元。”黃錦添說,現(xiàn)在周邊的居民一傳十,十傳百,每天派發(fā)的愛心粥已經(jīng)超過100碗,煮的粥也比半年前多了。
比起派粥的副業(yè),作為主業(yè)的火鍋生意,到了夏天卻并不太好。每個月持續(xù)虧損讓那位李姓伙伴承受不住,最終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如今,這家火鍋店只有兩位初創(chuàng)人經(jīng)營。盡管如此,兩位黃老板依然表示,三人好不如百人好,現(xiàn)在日子過好了,為社會奉獻愛心是應(yīng)該的,開火鍋店不為能賺多少錢,只要夠成本開支就好。
左手接熱粥 右手傳善意
前兩天清晨,筆者聞名冒雨前往,在“李三好火鍋”店門前,清潔工的“橙馬甲”掛在一旁的電單車上,門的另側(cè)有一位兩鬢角斑白的大叔正在幫人看牙。原來,這位不具名的大叔也是“愛心粥”的受施者,他退休前是個牙醫(yī),后來隨子女來深圳安度晚年,聽說這里有免費早餐吃,就時常會來這里吃上一頓。這幾個月,他吃完免費早餐就在門旁邊擺開攤子,免費幫前來的清潔工人、老弱殘疾和為“愛心粥”服務(wù)的義工們看牙,用他的話說:取于社會還于社會。
在店里吃飯的人群里,有一張臺全是清一色的藍色工作服,特別顯眼?!拔覀兠刻於紩磉@里吃早餐,差不多有一年時間了,這里的老板太好了,希望他能一直開下去。”這幾個大叔、大嬸是周邊物業(yè)的清潔工人,他們每天早上5點鐘就上崗工作,忙完就到了6-7點,又餓又累,有一碗熱騰騰的早餐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而這種開心快樂的事情在這里發(fā)生了。吳姓清潔工說,這里的老板和員工很好,大家來這里吃粥,沒有感到半點不自在,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白發(fā)蒼蒼的孫阿姨住在38區(qū),每天上午都要過來建安路附近做理療,前幾天聽人說這里有免費早餐,還可以認識不少朋友,就慕名而來。年長的陳阿姨每天也都會來,不光吃早餐,更多的是與老朋友們見面聊天,看看能互相幫點什么忙。
黃錦添也很樂于與大家交流,他說,愛心早餐派送至今,有不少愛心人士捐助,有人捐饅頭、有人捐蔬菜,愛心在這里得到釋放。“愛心早餐”為大家提供的不僅是份愛心,在這個外來人群聚集的城市,清潔工與老人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友誼和關(guān)心。兩位黃老板希望能將愛心早餐一直做下去,盡量為這個城市有需要的人送上愛與溫暖。
寶安日報通訊員 王小青 黃澤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