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書房收藏的周煉霞《蝴蝶》設色紙本成扇。
▲董橋書蔣捷《一剪梅·宿龍游朱氏樓》。
▲沈從文的《章草白居易詩》以67.85萬元成交。
▲董橋藏張充和《牡丹亭》手抄曲尺譜。(圖片均為資料圖)
▲啟功贈董橋藏名聯(lián)語。
“金耀基八十書法展”作品。
▲董橋的《讀書人家》。
近日,在廣東崇正“雅集六期”拍賣會上,沈從文《章草白居易詩》經(jīng)過多輪競價,最終以67.85萬元的成交價拔得頭籌,成交價為估價的13.57倍。獨鐘章草、傾心晉唐法度的沈從文,其字被譽為“風格清新秀雅、沉靜深遠,正與他文學崇尚的審美風格相一致”,此次拍賣的沈從文《章草白居易詩》恰恰引起了人們對悠遠的“文人字”的懷念。
無獨有偶,日前相繼開幕的“金耀基八十書法展”、“崇德延年——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與文物館藏饒宗頤教授書畫”,以及將于4月18日開幕的“讀書人家——董橋書房剪影”,無不散發(fā)出傳統(tǒng)醇厚的文人氣息。他們的字畫,如詩詞,有意境,有韻致,令人久久回味。雖然與專業(yè)書法家的字有所差別,但仍吸引了很多愛好者把玩收藏。而隨著老一輩文人慢慢逝去,文人書法是否也慢慢凋零?當今之世還有文人書法嗎?近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人許習文、浙江大學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教授白謙慎。
文人書法有真性情的流露
何謂“文人字”?知名藝術史學者、浙江大學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教授白謙慎曾對此有過一番解釋:中國很早就發(fā)展出了非宗教的文人藝術,它讓人在世俗的社會中,通過藝術提升人的品格和精神境界,達到對塵世的超脫。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文人書法并不追求視覺沖擊力,它如平靜流淌的清泉,雖無喧嘩,徐徐飲之,沁人心脾。
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人許習文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文人學者的書法有一種真性情的流露,他們不同于專業(yè)的書法家注重書寫相,過于注重技法,但反而有一種天真爛漫的趣味。
誠然,文人書法亦是一種“閑情偶寄”,文人隨手揮灑的即興之作,是出于真實性情的表達。專業(yè)書法家之字講究的是“練”,而文人之字則往往講究的是“養(yǎng)”。故許多喜寫字的文人并不愛稱自己為“書法家”。香港作家董橋曾如此談論書法:“字是要養(yǎng)的,要天天往筆下的字灌輸養(yǎng)分,愛心呵護,字才會寫得好。”對此,白謙慎進一步解釋說,在日常生活中,日復一日地摩挲先賢墨跡,不僅要熟悉筆墨的技法特點,還要體悟其中的氣息。對文人藝術而言,氣息比技法更重要、也更需要養(yǎng),因為“書之妙道,神采為上”。白謙慎強調,日常生活中養(yǎng)字的另一功夫,便是讀書。北宋大書家、大詞人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個中道理,幾人識得?
在“金耀基八十書法展”上,著名學者余英時托董橋轉達對金耀基書法的評價,同樣意味深長。余英時表示,他不愿將書法從金耀基的“人生中完全孤立出來”。藝術精神貫穿在金耀基的全部生命之中,書法不過是其中的一環(huán)而已?!笆聦嵣希粌H他以‘語絲’為名的所有散文是藝術的化身,而且他在百萬言的學術論述中,也時時流露出藝術的光芒。”余英時最后點睛一道:“我在室中走動,偶然抬頭看到他贈我的條幅,但我所見到的卻不是書法,而是書法家本人。”的確,見字如見人,人所見的實際是字中所涵養(yǎng)的人格。